查看原文
其他

三下乡③ | 原来这些才是真正的有感而发

青年传媒中心 新语师大 2022-08-08
小西瓜们
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火热进行中
你是不是其中一员呢?
或许,由于今年的特殊情况
你只能选择返家乡社会实践

但无论是那一种方式
青春的心声都值得被倾听


针对分散返乡社会实践的同学,我们开设了【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】报道专栏,分散返乡社会实践的同学可以将实践经历与感悟,以图文稿件的形式发送至邮箱3273720274@qq.com


其中文字不少于300字,图片不少于5张,小青梅将选择编发,并将其作为分散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评优评奖的条件!


还在犹豫什么,快来投稿吧!

一、原来钢铁是这样炼成的

——数学与信息学院  2018级 吴双君


关于攀钢主要是我父辈的记忆了,时常听我的父亲说起攀钢,而我对攀钢的记忆大多是片面的,不同的人口中,有不同的攀钢,而今天来到了攀钢集团有限公司,我有了我眼中的攀钢。


进入了攀钢,两位攀钢的工作人员很热情的为我们讲述了攀钢故事。攀钢的发展历程,充满艰辛的发展历程也满怀荣誉。一串串数字见证了攀钢的发展变化。在他们的讲述中,我不仅听到了艰辛不易和荣誉满满,也看到了攀钢的未来。


戴好口罩,戴好安全帽,我们就向着工厂出发了。第一个炼铁厂,一进场就被高温的环境和热烈的火光震撼到了,从前只在课本和电视上看见的场景,现实中亲眼见证更为震撼。但更为震撼人心的还是,高炉下方喷溅的火光滚滚浓烟,工作人员还是一丝不苟的完成自己的工作。我们只是远远的站在一旁,便已汗流浃背,而他们却要持续工作几个小时。



智能操控的机器,高效率的生产,工作人员笑着说:“现在是机器工作,人休息了。”从他的笑脸中我看见了他对攀钢的自豪。和所有攀枝花人一样,我们都以攀钢为豪,攀钢是攀枝花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,攀钢给了攀枝花新的生命。攀枝花给了攀钢太多太多,攀钢也给了攀枝花太多太多。

攀枝花也叫钒钛之都,攀钢坐拥丰富资源资源,攀钢所处的攀西地区是中国乃至世界矿产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,是我国第二大铁矿区,蕴藏着上百亿吨的钒钛磁铁矿资源,钒资源储量占中国的52%,钛资源储量占中国的95%,同时还伴生钴、铬、镍、镓、钪等10多种稀有贵重矿产资源。

听到工作人员口中“供不应求”、听到机器工作的机械声、看见攀钢逐渐面向世界、看见满墙的的荣誉,真的是满满的自豪感,作为一个攀枝花人攀钢一直是我们的骄傲,攀钢也一直是攀枝花的代名词,未来的攀钢一定会越来越好!

二、走进川北皮影,感受家乡的非遗古韵

——管理学院  2018级 杨嫄


7月24日,我们来到了南充市阆中古城王皮影博物馆,拜访了世界非遗川北皮影戏传承人王访老师。

川北皮影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,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。皮影艺术历史悠久,远溯两汉。宋代,关于皮影演出,典籍中多有记载。川北皮影活跃于南充、西充、南部、阆中、仪陇等县农村,以其生动的造型,精巧的雕工,细腻的表演,优美的唱腔,风趣的剧情和乐曲倍受山乡人民的青睐。

在采访了王访老师后,我们听到了一段皮影戏背后的故事,原来王皮影第七代传人王彪、王访两兄弟自幼受皮影艺术的熏陶,孩时常跟随爷爷的皮影班走村串户玩耍,在耳濡目染中,也会提着影子,学着爷爷的演姿,念上一段台词,哼上一段唱腔。

王文坤见两兄弟记忆力好,悟性高,便经常抽空在家对其进行皮影提走和雕刻技艺的传教,为了让孙子接下衣钵,王文坤还专门请来川剧老师上门教兄弟俩乐器和唱腔,并让他们在皮影表演中跑龙套。



上世纪80年代中期,皮影遭遇电视、电影等现代传媒的挤压和冲击,渐受冷落,渐入低谷。为了生计,他们只好离开酷爱的皮影家业,背井离乡外出打工。直到2000年,机缘巧合之下,王彪、王访才重新拾 起已落下十多年的家传皮影事业。

几年来演出的艰辛经历,使王彪、王访兄弟俩意识到,一味地抱着传统没有创新,王皮影也是没有出路的。因此在传承祖辈的皮影艺术的同时,他们以创新的思维探索出一条传承与发展的路子。

在表演形式上也与时俱进,音响、电脑等数字设备的引进,不仅使皮影的表演方便了许多,演出效果大为改观,本有些“土气”的皮影变得时尚起来。

民间传统文化,既是一个民族传承历史的纽带,也是一个民族乃至于全人类同自己历史进行对话的通道,民间的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的瑰宝,也是民族精神的精髓所在。


三、看到你们的笑脸,想起了我的童年

——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2018级 王春燕


实践时间过半,思绪万千,获益良多。

我想,很久以前我们都有一个梦,梦里我们奔赴远方,不惧风雨,勇敢前行。孩童时的梦想可大可小,如细沙堆满海滩,涨潮退潮时又随着海水奔流而去。如果梦想是贝壳,有人拾起当作珍宝好好养护,是否会有所不同呢?

“今天没开门吗?”当风雨交加的早上,几个没撑伞的孩子趴在驿站门口的玻璃门看着里面时,我从他们的背影看出锁着的大门让他们有些沮丧。在等来负责人开门后,他们黯淡的眼神里又有了光。门一打开,他们又冲进了那个玩耍的小天地。

我想,此时他们的梦想就是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游戏小天地。

“老师,我们下午还可以来吗?”

“当然可以呀!”

孩子期待的眼神里透露着他们对这里的喜爱。油然而生的责任与坚守如阳光,在我心上照耀着。风追着雨,雨追着孩童的午后,我们趴在课桌上打盹儿,清脆的孩童声从玻璃门缝里飘来,推门的正是那群社区的小孩,他们笑着,闹着,爬进活动中心的玩耍区。随着队员的呼喊,他们又一嗡蜂地跑向小课堂。在这个年龄,仿佛任何东西都可以牵动着孩子们的好奇心。


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和一声声呼唤中,我开始明白我们这次活动的意义和初衷。日落西山,炊烟袅袅,飞鸟归巢    银铃般的笑声随着风儿跑进了家门,一天的美好时光被紧紧的封存在玻璃门内。

课程在孩子们的“老师再见”声中结束了,一切回归平静,仿佛刚刚的欢声笑语并不存在。细细回想今天的工作,有困难有暖心,更多的是收获。

每个孩子的梦想不同,但是梦想却同样值得守护。

四、学以致用,被需要的感觉真好

——化学化工学院 2019级 薛珲瑒


我们爱着这乡村,爱它的安宁与纯净。乡村的日子很是安静,晨起闻鸡鸣,黄昏听狗吠,夜来卧听风雨声,远处还有稻田里的蛙鸣,层叠的麦浪,奔流的小溪,远处重重的山林,脚下柔软的草地;我们爱着这乡村,爱它的生机与希望。乡野的绿色是生机,是希望,是洁净。乡村应该是生机盎然的,是充满希望的,是“一尘不染”的。

农药是把“双刃剑”。

它的产生为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帮助,防止虫害、助力作物生长,功不可没。然而近年来它就像慢性毒药一样,一日日的积累着,终于爆发——大量的农药残留导致了土壤、水质等一系列环境污染,甚至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产生了极大的威胁。

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人注重食品安全,越来越多的人追捧绿色产品。绿色有机产品生产事业一夜之间新贵当红。追求绿色健康,这对于人们来说的确是件好事。但对于那些山村里的农民来说,生产绿色产品无疑是高楼摘星。跟不上时代的步伐,就很可能会被时代所抛弃。


在我们的实践走访过程中,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通口镇茶园村的张大爷曾说:“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,没读过什么书,不认识什么字,哪里懂得什么种植技术,就连使用农药都是听别人怎么说我们就怎么用,用多少都没个定数,哪里谈得上种出绿色有机产品。”

的确,正如张大爷所言,生产绿色产品不单单只是“种豆得豆”的过程,更重要的是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的帮助。一条绿色发展之路,就要从源头开始——规范他们的农药使用。

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产业振兴,也是一场文化振兴。

 

五、脱贫攻坚需要青年人的一份力

——国土资源学院  2018级 田人杰


我们是这样的一群追梦人,一群在这两年里参加评估过多个贫困县的师大青年。脱贫工作以往的工作经历,让我我们的心底里总有一股动力投身其中。


或许你会想问我们做了什么,答案在沾满泥土的高筒套鞋里,在我们浇灌土地上的豆大的汗珠里,在我们那面旗帜里,在那些大山里的蓓蕾里,在洋溢着的幸福笑容的夕阳红里……

我们访谈的每一户贫困户,但凡遇上在家做作业的,都会有队员给他们讲一讲题,讲一讲其他的运算方法,讲一讲未知的世界。我们坚信,他们也会在花样年华中绽放自己的生命之彩。我们每天身上带着小零食,想让遇见的孩子们尝一尝不一样的味道,想与他们约定在未来一定要努力学习走向人生更远处的鸟语花香。

我们帮助南山、牵河村老人打扫院子,帮助老人洗衣服,陪老人下棋、拉家常,尽可能多的让老人感知温暖,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我想我们收获的老人们幸福笑脸便是践行这句话的印证吧。

直播带货,我们提前做了精致的海报多处转发,在晒面柱旁搭建了简易的直播台,三十多度的温度下淌汗说着提前准备好的相声,各展才艺,吸引观众,只为能给当地的扶贫产业找到更多的销售渠道。最终数据得出我们成交51笔,为扶贫产业带来1262.3元的收入。这点小小的成就也让晚上擦芦荟时火辣辣的疼痛变得格外的舒坦了。

南山村建档立卡户刘爷爷,在昨年借小额信贷养殖了十多只猪,可是遇上了非洲猪瘟,刘爷爷的猪全部死去,本在17年脱贫的他今年再度返贫。但是这个困难并没有压倒刘爷爷一家,他们在今年投身蔬菜产业,准备重整旗鼓,在脱贫路上不掉队。



我们到达刘爷爷家时他正在打包蔬菜,老人的力气不大,抬菜上车时脸上的筋总会抽搐一下,辛酸之感油然而生,都不约而同地开始帮助两位老人家摘菜、捆菜,抬菜上车,并时不时地询问两位老人的生活状况。在帮助老人打理好当天的蔬菜以后,老人非常高兴地叫我们在他家院里摘果子吃。


六、让他们听见大山外的声音

——文学院  2019级 张孝珍


很庆幸,在2020年的暑假,我参与暑期的社会实践,来到脱贫攻坚战的一个小小主战场——东河乡。


这里的孩子们都质朴无比,他们的眼睛都是干净而且明亮的,他们眼里满是山河远阔、星光璀璨;他们善良纯真,不懂得抱怨,也不懂得所谓的人情世故。

在彝乡,尤其是跟年龄小一点的孩子交流只能靠比划与微笑,但语言上的障碍并不妨碍到我们之间爱的“萌芽”与传递。

他们会对你温柔的笑,用他们那颤巍巍的小手来拉你的衣角,隔着老远就会叫“孝珍姐姐好”,一放学就会来找你玩,向你打听外面五彩斑斓的世界;他们会因为你一句不经意的赞美蹦蹦跳跳开心半天,他们也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向你展现他们对你的喜欢,他们会为了哄你开心自唱自跳《你笑起来真好看》。


 

“防疫勤洗手,伙伴手牵手”的活动让来自加尔村周边的40多位小朋友齐聚一间明亮的教室,学习防疫卫生教育的小知识。“两个好朋友,手碰手。你背背我,我背背你。来了一只小螃蟹,小螃蟹……”七步法洗手歌传遍了山间村里。然后我们把盆子、清水、香皂备好,3-16岁不等的孩子们在水盆前排成了两列,眼里充满期待。


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个7岁的小男孩。他蹲在水盆旁,两只眼睛闪着光亮,认认真真地跟着我学习洗手。刚开始,小男孩充满羞怯地卷起自己的袖子,露出了两只黝黑的手臂。他的手捏成一个只有鸡蛋大小的拳头,而当我握在手里的那一刻,我感到的却是一股力量,一种温存。

他的小手浸泡在清水里,手背布满了细小的纹路,塞满泥土的指甲缝像一弯黑月,与没有血色的指甲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。“来了一只小螃蟹,小螃蟹……”他嘟着小嘴巴,一边跟着我小声唱洗手歌,一边搓着自己稚嫩的小手,天真专心的样子让我瞬间觉得一切的备课和卫生安全教育都很值得。

选择在暑期到东河乡做社会实践,在这里所经历、所学到的东西定会让我终身受益。虽然我们的到来不能使这里骤然不同,但我相信,它一定会很快就会摘掉贫困的帽子,成为彝族的骄傲。这里的山路十八弯,这里的景色好自然,这里的人们好热情、好善良,这里的孩子眼睛都有光。
 
三下乡中的你,有没有难以忘怀的感想?
我在评论区等着听!
正在返家乡社会实践的同学们
期待你的分享哦~

三下乡②|快来康康那些被三下乡官⽹报道的社会实践队伍吧


308名师大学子领证啦!快看有没有你~


三下乡① | 青春有我,“乡”约盛夏


青年传媒中心

文 | 陈 静

资料整理 | 陈钰佳 王麒兵

编辑 | 刘恩栋

责任编辑 | 吴晓梅

审核 | 唐 勇

点赞+点亮“在看”+转发,一键三连啦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